台灣區航太工業同業公會
Taiwan Aerospace Industry Association

外太空探索眾所注目 SpaceX零組件供應鏈奮力起飛

2019/1/3
551118-3-KU7TD.jpg
551118-3-KU7TD.jpg

2019-01-03 Digitimes

時序進入2019年,儘管微觀的半導體應用如消費電子產品等市場需求正進入傳統淡季,然而,轉換眼光至浩瀚無垠的外太空,新一輪商機正醞釀勃發。

事實上,台系業者中,也有默默耕耘的廠商力求搭上SpaceX、藍色起源(Blue Origin)、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等航太零組件供應鏈商機,希望能夠站在巨人如Tesla的Elon Musk、亞馬遜Jeff Bezos、維珍集團Richard Branson的肩膀之上。

觀察全球科技企業領導者的長期布局,包括Musk、Bezos、Branson等都異口同聲認為人類遲早必須超越地球重力的束縛,如何進一步降低人類造訪外太空的成本,以及把太空、地球、衛星之間的通訊技術做出有效構連,成為科技領袖的努力目標。貝佐斯毫不諱言,2019年也將投資10億美元於其Blue Origin公司,這也將成為網際網路帶領人類科技發展20年後,下一個20年的嶄新目標。

馬斯克更是Cyberpunk概念的推動者,以往硬派科幻電影的種種似乎在馬斯克眼中已經是逐漸實現的現實。馬斯克公開聲稱希望2024年能將無人飛行器送往火星,然而業界更看重的是SpaceX的衛星發射計畫,將把太空衛星寬頻、通信、網路構連成廣大體系,成為人類重返外太空探勘,跨越月球以外的第一步棋。

據了解,SpaceX的計畫先行發射布建共11,000~12,000顆衛星, 其中包括低軌道4,000多顆,超低軌道約7,000多顆,鎖定的是衛星對衛星、衛星對地面、衛星對外太空等訊息傳遞,低軌道衛星預計將從2019年陸續開始藉由火箭發射送往外太空。

SpaceX一路從Falcon9、Falcon Heavy、到近期的超重型運輸火箭Big Falcon Rocket(BFR),BFR也被稱為星艦(StarShip),預計2019年3~4月有機會進行試飛。

維珍銀河於2018年12月中則創下美國繼2011年太空梭任務以後,首次商務太空船成功突破大氣層的飛行,布蘭登也樂觀表示,2019年下半有機會達到固定提供載人任務。而儘管維珍銀河鎖定的是富豪、名人的商務旅行市場,但是無疑也讓太空旅行更有機會實現。

事實上,美國川普政府於2018年12月18日正式成立太空司令部,為五角大廈第11個聯合作戰司令部,外界也解讀為可能是川普總統2020年成立「太空軍」的布局準備。

業界人士認為,儘管太空軍作為美軍繼陸海空、海陸、海巡的第六軍種還要經過國會同意,但是從SpaceX、Blue Origin等公司的太空計畫來看,在相關電子零組件供應方面,美方都是以國防高度來看待,除了產品都是軍用等級的嚴苛認證外,許多製程材料,甚至要經過美國國務院等政府機關的同意才簽准,所有的製程都必須in-house,也不能夠使用如俄羅斯等國家的材料,設備採購主要來自美、台、日、以色列、德國等。

太空爭霸或許以往是科幻小說情節,然而,中國大陸方面也已經有了讓西方世界不能忽視的進展。2018年12月8日,大陸於四川發射「長征三號乙」火箭,搭載探測器「嫦娥四號」,即將在近期於月球背面(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登陸,肩負派出探測車探測月表物質、月球背面無線電環境的任務,這是人類首次挑戰於「月的黑暗面」進行探勘,外界也將其解讀為,中國大陸將成為美國引領太空計畫數十載後,少數能夠挑戰美國的國家。

觀察美國川普政府一連串的太空計畫,也規劃了新一輪的登月、甚至登陸火星目標,而NASA近期已經大量把火箭發射等業務外包給美系航太公司,事實上,航太領域也成為科技龍頭看好的潛力市場,其中SpaceX目前則是量能需求最大的公司。

台灣半導體業界中,中華精測成為航太特規PCB板供應商,儘管精測發言體系對外不公開評論客戶,不過熟悉產業人士指出,雖然規格、尺寸都還在調整階段,目前精測持續提供工程驗證板給美系客戶,2019年有機會進入小量生產階段,整體計畫並未改變,客戶將會針對衛星佈建區域、緯度等做出更細部規劃。

而據了解,精測特規產品也並未簽訂排外條款,這也意味著,一旦精測在航太領域佈局成功,取得航太產業經驗後,未來也有機會切入不同廠商供應體系。

熟悉半導體業者表示,半導體先進製程持續推進,如手機應用處理器(AP)、IoT、PC等消費電子相關領域自然已經有了既有的市場規模,半導體目前最主流的商業應用還是在於智慧手機市場,隨著產品生命週期的演進,手機市場已經趨於成熟,不容易期待有大規模的成長或是創新。

然而,人類除了在消費用科技上持續思索如何讓使用者的生活更為便利外,對於超越地球極限的想像並未停息,或許在今年內談具體的太空商機都還太早,不過站在歷史洪流的角度作中長期的觀察,微觀的點點滴滴科技積累,才能造就人類宏大的成就,這也將成為台灣科技公司值得思索的長遠方向。

相關網址

https://www.digitimes.com.tw/tech/dt/n/shwnws.asp?cnlid=1&cat=40&id=0000551118_4yy2c4iu03rxnr9wku7td

新聞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