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區航太工業同業公會
Taiwan Aerospace Industry Association

民航機不飛,軍機帶著漢翔起飛

2020/8/31
AR0009911.jpg
AR0009911.jpg

台灣航太產業的龍頭漢翔航空,因疫情期間航空業受到打擊而遭到波及。航太公會理事長~漢翔公司胡開宏董事長如何突破逆境,以漢翔過去20年民航工業的經驗,轉型投入國產軍機的產業鏈?甚至升級成為F-16戰機的亞太維修基地?
理事長胡開宏分析,新冠疫情的衝擊,就好像甩鞭子,一波又一波,先衝擊到餐飲、旅館業;再來是運輸旅遊業;最後則是製造業。此刻,美國的沙漠停滿無法交機的飛機,可想而知,飛機製造與維修的需求一定大幅降低,各項零件紛紛減單、延單,甚至砍單。
但為何在重重危機下,儘管營收減少二成,漢翔還可以勉強維持獲利呢?主要原因無他:一是開源,二是節流。
在開源部分,漢翔主要依靠空軍的幾項重大計畫。一是國機國造政策下,自製訓練飛官的高級教練機,取名「勇鷹」;二是F-16 A/B型戰機的構改案,預計將一百多台老飛機,升級完成至F-16 V;三是負責提升現有空軍飛機機隊的效能(妥善率)。
過去軍方業務占漢翔只有四成多,現在則已近七成,讓漢翔在國際民航業務衰退的此刻,不僅保住了生機,更擁有了轉型升級的新機會。
除了軍用業務適時撐起業績,漢翔也努力開拓新業績。例如中科院每年有一百多億的研發預算,漢翔幾乎從未爭取過合作,但今年以來,已開始展開合作。
不過,民航業務仍不容樂觀,「我們咬牙硬撐,可能下半年會更慘,」理事長胡開宏略顯無奈地說,這個階段只能「深蹲」,在不裁員減薪的前提下,想方設法精簡成本,同時擴展新業務。
既然國際民航機市場復甦難,就盡量從國內找其他發展機會,包括造船、汽車輪轂、複合材料等,都是可跨足的領域。
胡理事長強調,這次的疫情的確是挑戰,但也是轉型機會,「企業如果無法機動面對挑戰,將很難永續經營。」
資訊來源:哈佛商業評論雜誌,2020年9月號,張彥文

相關網址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9911.html

新聞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