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區航太工業同業公會
Taiwan Aerospace Industry Association

漢翔:3D列印大幅降低引擎製造原料9成浪費

2018/6/22
534818-1-OGG0P.jpg
534818-1-OGG0P.jpg

2018-06-22 Digitimes

3D列印被視為新一波製造革命,儘管現在價格與精度技術尚未完全發展到位,但業界仍樂觀看待未來將有機會取代部分傳統加工製造。而漢翔工業董事長廖榮鑫也看好3D列印技術發展,認為其積層堆疊、空孔化的技術特性,將來可望為飛機引擎製造大幅減緩用料浪費。

3D列印的出現挑戰現有製造模式與思維,漢翔工業也看好3D列印將為未來製造模式帶來重大變革。漢翔董事長廖榮鑫以飛機引擎製造流程舉例,傳統引擎製造經過粗加工、精加工等加工流程後,原料多已去除掉超過9成,成品僅剩不到1成,不合乎成本效益。

傳統的加工方式是將大塊原料切削、研磨、鑽鑿等,屬於「減法」製造,但3D列印則是透過原料層層堆疊,屬於「加法」製造,簡單地說等於是「要多少用多少」,因此若將其運用於引擎製造,一方面可節省原料浪費。

廖榮鑫也看好未來在飛機引擎製造上,有望以3D列印取代傳統加工製造。不過他也強調,3D列印雖有望改變現有製造模式,但也並非會完全取代傳統加工。

如以航太工業來看,3D列印較適用於會大量消耗原料的引擎製造,或是精度毋須太高的部分零件模具製造,但部分加工如飛機起落架連桿製造,因僅去除原料的20%,相對來說不是太過於「浪費」,採用3D列印也不見得划得來。

目前國際上航太工業運用3D列印製造的例子時有所聞,像是GE(General Electric)及勞斯萊斯(Rolls-Royce)公司,已開始將3D列印運用在發動機零組件上,用以取代傳統的模具與CNC製造方式。事實上,航太與醫療是市場上最先看好會導入3D列印的產業。

一方面除了節省原物料浪費外,3D列印也因其可空孔化製造的特性,除了航太產業應用之外,未來市場也看好將大幅運用在汽車零件製造上。DIGITIMES分析師周延解釋,諸如太空梭與飛機等應用皆相當需要空孔化製造。

其原因在於,空孔化結構可使零件變輕,而航太產業恰好非常重視零件輕量化。因為當機體本身重量越重,就意味著需要更多能量才能推進,且飛行能力也會受到限制。

相反地,如果採用大量空孔化結構的零件,便可因機體重量減輕而降低其推進能量。此概念同樣也適用於汽車產業,更輕盈的車體將能有效節省能耗,加上電動車議題發酵,以及油價上漲等民生問題,汽車行業對於3D列印的需求應會再更上一層樓。

相關網址

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cat=158&id=0000534818_PG29ZQSZ0RYQGN9POGG0P

新聞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