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區航太工業同業公會
Taiwan Aerospace Industry Association

阿帕契到空中巴士 都在台灣造飛機

2015/10/28

阿帕契到空中巴士 都在台灣造飛機

當台灣出口大衰退,卻有一個產業逆勢成長,訂單多到接不完。 精密、可靠、壽命長,天上飛的飛機,都有台灣製造的零組件。 航太產業好景當前,但未來該如何進一步提升自己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 台灣有航太聚落?從地表最強戰鬥直升機、最暢銷中型客機引擎,到航太大國法國航太業都在用台灣製造(MIT),這些台灣公司藏在哪裡?千附實業從製鞋機到空中巴士引擎機匣走進全世界任何一個機場,都能看到全球最暢銷的波音737中型客機。很多人不知道每兩架737,就有一架的引擎機匣來自台中市潭子區半山腰的「千附實業」。千附一年負責加工的通用CFM56引擎機匣約七百多顆,佔了全球一半,主要就是用在波音737上,也用在空中巴士A320系列。因此抬頭望向天空,你看到的飛機引擎機匣很可能就是台灣製造。除此之外,千附也加工飛機引擎的導流葉片,甚至還製造應材公司(Applied Materials)面板設備中的真空腔體。為什麼千附能打入航太供應鏈?台灣區航太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卜重光說,「千附實業原本是做製鞋機的。當台灣開始推動IDF戰機計劃,千附老闆想要升級,就大膽且勇敢地投入,當年的眼光與企圖心,造就了今天的成果。」千附前董事長徐志宏,因為身體受傷退出第一線經營,是當年轉型的關鍵人物。他娓娓道來過去的歷史,故事要從全鋒實業說起,因為千附、全鋒兩家公司是關係企業,二○○六年兩家公司合併,千附成為存續公司,但航太事業則是全鋒打造的。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430303292688-0"); });一九八○年代,從南台灣的屏東到北台灣的瑞芳鎮都有製鞋工廠,全鋒在製鞋王國提供最多製鞋機,是製鞋機的隱形冠軍。在那個年代,前總統蔣經國指示要發展國產戰鬥機,全鋒看到了趨勢與機會。徐志宏說,那時全鋒的主要股東都認知到,「要有未來就要投入航太產業。」看到機會與趨勢便勇敢投入,這是全鋒能跨入航太產業的關鍵。當年全鋒從美國的辛辛那堤公司買進一台五軸工具機,機器的長度達二十六公尺,是台灣民間第一部超大型工具機,要價一億台幣。全鋒是未上市櫃公司,光機器就花一億,很大膽。徐志宏說,「這是台灣企業的精神,我們知道製鞋、紡織等產業,遲早會被追上來、被淘汰,你沒有升級,最後會被取代,所以必須要想下一步在哪裡。」流程要求零差錯 進入門檻高不僅要大膽,還要肯蹲下來磨基本功,一步步地往上爬。在潭子,我們見到了千附副總經理賴明村,他說,「航太產業的要求有多高?以在引擎機匣加工一個孔為例,其他產業是孔徑符合規格就好,航太供應鏈是連過程也要認證,所有參數都會被檢視。例如機器有沒有認證過,用什麼刀具、切削油,工具機轉速多少、壓力有多大,重視過程勝過結果。」經濟部航空產業發展推動小組主任陳進明表示,飛機產品如期交貨很重要,有時飛機還沒交機就已經預賣機票了,不可能等待少數不準時的廠商。這跟其他產業不一樣,其他三、五天都可以等。千附總經理賴志明指著工廠裡的飛機引擎機匣說,「這一塊是鎳基合金,光材料要五萬美元,每一塊材料與生產流程早已經完全控管,誰做什麼、何時完成、交貨到飛機製造廠,完成整體組裝到交機,安排得清清楚楚,任何一段都不能出差錯。」因此,這行業不是誰都能經營,有高進入障礙與門檻。也因為有航太產業認證、實績,千附跨入半導體設備毫無阻礙。徐志宏說,包括應材、艾司摩爾(ASML)都是千附的客戶。千附寫下了製鞋機隱形冠軍轉型成為航太引擎機匣、半導體設備零組件隱形冠軍的傳奇。油機工業立式車床 打進波音供應鏈高雄路竹。在南台灣的甘蔗田中,偌大工廠矗立,這裡有一家傳奇的工具機廠「油機工業」。為什麼是傳奇?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黃建中說,「油機是工具機產業最早跨入航太產業的業者之一。航太產業的特性是,要求嚴格、挑剔、認證期長,油機的立式車床打入航太產業中,從此一戰成名,營收大幅成長,也讓國內其他業者發現了航太產業的魅力。」因此,台灣工具機界曾興起立式車床風潮,但成功的卻屈指可數,油機、東台集團是最具代表性的業者。這個一戰成名的故事,要從十五年前開始說起。那時油機開始打入航空器製造商「漢翔」的供應鏈,油機總經理王正仁說起歷史,「我對漢翔的情感很微妙,漢翔的大股東是經濟部,漢翔人員非常盡責,在採購價格上做嚴苛的要求,把我們機械的價錢壓得很低,驗收機器標準要求又很高,讓我們壓力很大又很辛苦。但與漢翔合作之後,我非常愛他們,因為他們不僅把工具機問題告訴你,也告訴你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提升我們機械製造的能力,讓彼此互惠,並使油機能在全球航太產業立足發光。因此我才會說,我很愛漢翔,雖然做漢翔的價格不是很好。」油機也因為通過漢翔認證使用,開始被世界各國航太產業跟著使用,如法國的航太零組件製造商麥卡康姆(Mecachrome)及賽峰(Safran)等,它們利用油機的工具機生產航太零組件給波音、空中巴士、奇異(GE)、勞斯萊斯。除了歐美,油機也打入中國的航太市場,如西安西羅航空、瀋陽黎明航空、貴州黎陽航空,及成都艾特航空等製造商。油機在國內外共有超過四十幾家航太零組件及引擎製造廠的銷售實績,總銷售機台數量已超過一千台。除了航太,它也打入風力發電、高鐵、鑽油設備領域。這並不容易,陳進明說,把工具機升級到航太等級,對精密度、可靠度、壽命三者的要求都很高,驗證也很長。簡單地說,是經過考試認證過的三項全能型工具機。但想跨入航太產業有這麼簡單嗎?第一是先打深一口井。王正仁說,二○○○年油機在還沒有任何一張航太訂單時,就組成了一個個研發小組,設計一台符合航太產業的機器,接著請航太用工具機專家來協助檢核,同時也再教育、再訓練工程師,投入大量的人力、資源,才通過航太產業的認可。但到了○六年之後,訂單才開始爆發,耕耘了六年多才開始看到成果。接著是服務力。黃建中說,油機跟台灣其他生產標準機的工具機業者不同,需要大量的客製化與服務,也必須要建構研發團隊,市場卻相對較小,走利基性市場。因此整個油機研發部門員工接近六十個人,全公司每十個人就有一個人是研發人員。不僅要打深一口井,油機第二個特色是服務全球化,因為走利基市場只能靠打開國際市場來擴大營業規模。產品賣到了全世界,但問題來了,油機有一半以上的產品是客製化,產品運到了當地交給了代理商,這些代理商未必有辦法做完整的服務。油機建立了六十多人的支援服務團隊,要有足夠語言能力到全球各地做現場支援。王正仁說,「連哈薩克都來台灣買機器,最近就派同仁到那邊去修過機器。還有尼泊爾也跟台灣買工具機去生產發電設備。每年油機支援服務團隊全球走透透,光飛機票就花兩千多萬台幣。」就是這樣堅強的研發與全球化服務能力,油機打入了國際航太供應鏈。保齊新益阿帕契直升機零件也是MIT阿帕契直升機製造在新北市五股工業區內。這證明,資本額小的中小企業,也可以投入航太產業。說到阿帕契,台灣可能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你可能不知道,阿帕契的零件,也有台灣製造的份。新北市五股的保齊新益公司,外表看起來就像是一般中小企業,但這家以汽車零組件起家的公司,卻做起了美國五角大廈的生意。保齊新益選擇了美國人不願意做的傳動軸零件切入,不但加工程序繁瑣、量少,但精密度高,就這樣一舉跨入航太與軍工市場。目前,九成以上營收,都是靠航太產業。三十多年前,保齊新益總經理林榮燦從珠寶業跨入了汽車產業。他透過曾在鴻海美國芝加哥分公司任職的弟弟,結識通用汽車、克萊斯勒、福特等汽車公司。以第一年免費提供汽車廠測試零件的誘因,取得信任後,隔年開始真正接到訂單。但和其他以汽車零組件起家的中小企業一樣,保齊新益也面臨中國大陸強烈的競爭。林榮燦說,「美國一直逼我們要到大陸設廠,那時候台灣的汽車零件機械廠開始往大陸移。」面臨轉型壓力下,正好他們所熟識的採購部門主管轉任美國國防部,詢問是否要跨行航太與軍工產業?多年的合作經驗,讓他們決定放手一試。林榮燦提到,對新進的廠商而言,有不小的門檻,而且設備都要重新採購,部份精密度高的加工設備,也需從德國與日本進口。此外,由於軍工產業獲利高,供應商也很固定,因此保齊新益只能選擇從複雜度高、產量不大的零件切入。挑最難的下手 才有生存機會懂得互利共生,是保齊新益能跨入五角大廈生意的成功關鍵。「我跟美國當地業者都講好,高難度零組件,我替你做;容易生產的,我不碰,」林榮燦說。挑最難的下手才有生存機會,這些零件要經過多次的加工,「一天到晚要更換程式、更換機台,」他說。光以電鍍等表面處理來說,需在零件上鍍金、白金或銀,而電鍍上貴金屬以前,表面的研磨都需要達到珠寶工藝的等級。讓人更訝異的是,保齊新益的機器設備、原材料、零件都受美國的管制。機器設備甚至被裝了衛星定位系統,要移動機器設備,還必須先告知美方。這樣的技術要求與管制,讓中國紅色供應鏈無法跨入,難以取代台灣的業者。也因此,保齊新益成功地從相對容易被低價取代的汽車零件產業,打入航太產業,變成訂單穩定、競爭者相對較少。更重要的是,利潤比汽車零件高。「台灣的廠商已經搬到中國大陸去做汽車零件,(價格)便宜地來打我,我現在總營業額雖然下降,但利潤高很多,」林榮燦透露。其實保齊新益只是資本額兩百萬台幣的中小企業。經濟部航空產業發展推動小組主任陳進明則說,保齊新益能走進航太產業,不僅代表台灣中小企業的產品可靠性已被認可,也代表在全球要求最高的航太產業聚落,台灣中小型企業也能有一席之地。但放眼未來卻有危機。油機工業總經理王正仁說,以新加坡為例,星國政府透過新加坡航空跟空中巴士買飛機、跟勞斯萊斯買引擎,要求外商到新加坡設廠或提供製造的機會,帶動新加坡航太產業。他希望,台灣政府也應仿效星國,產業鏈才有辦法做得更好、更完整。千附實業總經理賴志明說,台灣航太產業成功地從國防轉到了商用市場,但產業鏈的位置並沒有提升,仍以零組件代工、加工為主,應該由漢翔這樣的龍頭,帶頭參與飛機製造公司開發飛機的風險分享計劃。早期就參與飛機開發,承擔研發風險,共享開發成果,才有辦法提升台灣產業在供應鏈中的地位。走入鄉間,雖然看到台灣航太產業有了初步的結果,但世界各國無不競逐這塊高毛利、高技術門檻、高成長的大餅。台灣必須有更積極的做法,才能讓群聚效應更完整,創造出台灣航太產業的高價值鏈。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1912#sthash.UjenG1PW.dpuf

相關網址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1912